欢迎访问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淮北矿工报】于红芝:三尺讲台上的“安全引路人”

日期:2025年09月19日 07:48  作者:  点击数:


于红芝:三尺讲台上的“安全引路人”

有这样一种“安全引路人”——不直接参与煤矿井下作业,却以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讲解,为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的职工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主要担负“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目的授课教师于红芝,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她的培训课上,听不到照本宣科的枯燥宣讲。黑板上画着复杂的井下通风示意图,讲台上摆放着各种安全器材模型。课堂上,总是充满互动与提问。

她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从典型事故案例的深度剖析,到现场操作的细节演示,再到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让职工在沉浸式学习中将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为提升培训实效,于红芝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她针对职工岗位特点,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讨论+实操考核”模式,创新采用实物教学、拍摄自救器教学短视频,让抽象的安全规范变得直观易懂。

在讲授“光学瓦斯检测仪的使用”章节时,针对微读数精度检查中,操作步骤比较多、过程易出错的情况,于红芝总结出一个便于大家记住的口诀,“0110,有困难打110”。让参训职工知道,前面加一个0,就能把后面几步的操作过程全记住了。许多职工笑着说:“这个口诀的联想式记忆法好,再也不会弄错了。”

面对新入职职工,她总是耐心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自救器使用、井下避灾路线识别等关键技能。对于年龄偏大些的职工,她聚焦“习惯性违章”痛点,通过事故案例警示,强化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克服麻痹思想。

“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在井下工作面闻到一股淡淡的臭鸡蛋味,第一反应是什么?”“哦……先看看是不是设备故障?”“错!第一反应必须是:立即停止作业、佩戴自救器、沿避灾路线撤离!然后才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汇报。那是硫化氢的气味,多犹豫一秒钟,都可能致命!”

“培训是责任,更是使命。职工们的安全,就是我最大的追求。”这是于红芝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26个春秋,青丝变华发。于红芝培训过的学员每年超过上万人次,其中很多人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了煤矿安全理念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于红芝依然在平凡的培训岗位上,诠释着安全培训的使命与担当,以专业、坚守与责任,多次荣获淮北煤电技师学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个人”等称号。

(本报记者 乔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