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淮北煤电技师学院!
【集团先锋队】传承军魂,匠心筑梦——从红色热土到矿海星辰

日期:2025年07月25日 07:07  作者:  点击数:

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走进淮北两片热土,一片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淮北退役军人主题文化公园,另一片是深埋着匠心火种的淮北矿业集团。在这里,退役军人的精神与力量,化作守护家国的钢铁脊梁,也化作推动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

红色热土,退役军人主题文化公园的精神丰碑

在淮北市淮海东路的宜园旁,有一座占地300亩的公园,这里没有繁花似锦,却矗立着62式轻型坦克、长征七号火箭模型,回荡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这就是淮北市退役军人主题文化公园——一座用钢铁与信仰铸就的精神殿堂。

2023年,杜集区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曾在这里触摸退役战舰的锈迹,聆听邱少云、张思德的英雄故事。当老师讲述护卫艇“在崇武以东海战中杀出威风”时,孩子们将掌声献给这艘英雄舰艇,稚嫩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军人的崇敬。2024年,市军休所的老兵与少先队员在这里互系红领巾、互敬军礼,红色基因跨越半个世纪,在“沉浸式军事体验”中完成传承。这座公园不仅是国防教育的课堂,更是军民情感的纽带。从幼儿园的童声惊叹,到淮北卫生学校退伍军人职工在此重温初心,它用“硬核”的军工装备与“柔软”的文化浸润,让“军人荣光”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矿海星辰,退役军人杲志的匠心传奇

如果说主题公园是精神的丰碑,那么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杲志,则是将军人品格融入产业报国的鲜活典范。

从侦察兵到“钻机神医”。2000年,18岁的杲志穿上军装,成为一名侦察兵。2010年,他带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入职淮北矿业集团成为一名井下钻机工。没有高学历的他,靠着“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的信念,在矿井下钻研钻机维修技术,硬是练出一身“听声辨故障”的绝活。他提出的“强突煤层3+3防治技术”,让钻机效率提升200米/月,年创效益超200万元。

从“技术状元”到“匠人导师”。“一花独放不是春”,这是杲志常挂嘴边的话。2018年,他成立工作室,打造1:1模拟钻场,编写10余部教材,培训超800人次。他的徒弟况开福、梁德举,曾在全国煤炭行业等技能竞赛中获奖。2023年,他调入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将战场从井下延伸到三尺讲台,用“订单班”“新型学徒制”点燃更多工匠火种。

荣誉背后的军人本色。2024年9月,杲志当选“淮北好人”;2025年他又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他说:“解决一个难题,就收获一份快乐。”从“五小实用技术一等奖”到“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他始终以战士的姿态冲锋在技术创新一线。正如他维修的钻机,越是复杂地层,越要穿透岩层、抵达终点。

军魂永续,从信仰到行动的时代启示

淮北退役军人主题文化公园与杲志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退役军人精神的三个维度:

忠诚的底色。公园里“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标语,与杲志“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共同诠释了何为“退役不褪色”。无论是守护国家安全,还是攻克技术难关,忠诚始终是军人最亮的勋章。

创新的力量。杲志的“水力穿煤工艺”突破井下390米纪录,公园里长征火箭模型指向苍穹——创新是军人精神的时代延伸。从战场到矿井,从装备到工艺,敢为人先的魄力永远是国家进步的引擎。

传承的使命。当幼儿园孩子抚摸坦克装甲,当青年技工在模拟钻场挥汗如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希望。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的交融,正在淮北这片热土上孕育新的传奇。

以奋斗致敬荣光。 淮北退役军人主题文化公园的坦克静默无言,却诉说着“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杲志工作室的钻机轰鸣不息,正书写着“匠心筑梦、产业报国”的篇章。

从军装绿到工装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担当。以公园为镜,可以照见初心;以杲志为范,我们砥砺前行。让军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远鲜活,永远炽热!

(撰稿:王永生;审核: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