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教沃土育匠才,劳模摇篮绽华彩 ——煤电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纪实
2025年4月28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如潮。一位来自安徽蒙城的青年工匠——丁斌,站上了全国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这位亳州市蒙城佳仕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工艺技术部部长,是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从淮北煤都的校园到全国最高荣誉殿堂,他用十二年的坚守与创新,刻下了一道闪光的匠心轨迹。
丁斌的卓越成就,是淮北煤电技师学院这片职业教育沃土上结出的又一硕果,生动诠释了学院作为“劳模孵化器”的育人传奇。

丁斌在工作岗位上。
立足产业,精准定位,服务区域发展的育人摇篮
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由淮北矿业集团于1978年创办,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守“服务矿区、立足淮北、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学院深入研判煤炭行业及区域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标准,动态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一坚定定位确保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学院多年来累计为淮北矿业集团及社会各界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近年来,80余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60余项,他们扎根一线,成为推动行业进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12年该校荣获全国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2018年获评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
刚刚获评“大国工匠”的全国劳模王忠才说,“我早年从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毕业后,一直工作在淮北矿区生产一线。现在,有幸作为母校的特聘培训师,更应该把我的绝活绝技无私传授给矿工兄弟,为智能化矿山建设多作贡献。”
像王忠才一样的还有全国劳模杨杰、扣红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彪、纪海矿,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杲志……这一连串闪光的名字,都与这所学院紧密相连,扣红卫、谢彪毕业于该校,杨杰、纪海矿、杲志等多次在此接受深造,最终从学院搭建的平台上起飞,翱翔于技能报国的广阔天空。
模式创新,校企共育,实现无缝对接的育人路径
该学院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深化“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与淮北矿业集团、合肥格力电器等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特定岗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近几年“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超过9000名,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企业用人精准匹配、学校育人特色鲜明的“三赢”局面。
丁斌在校期间就能在理论与实践中自由穿梭,正是这种模式的前期体现。
另一方面,学院强力推行“教学做一体、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锁定“了解岗位要求,掌握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打造岗位能力”这一主线,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的壁垒,广泛采用“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技能训练直接对标生产岗位要求,确保走出校门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模式为丁斌日后在企业中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攻克技术难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铸魂,德技并修,涵养时代工匠的育人生态
培养一流工匠,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崇高的职业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学院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坚持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熏陶深度融合。校园内积极营造企业氛围,引入企业文化元素,特别是与淮北矿业集团深度合作,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知、认同未来的职业规范与责任担当。“勤学精艺、修德励志”的校训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丁斌在校期间担任班长,是师生眼中的“多面手”,不仅专业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更在组织协调、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在校期间光荣入党。他的辅导员周瑜回忆其“有股‘钻劲’”、“善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始终保持着谦逊热忱,这正是学院“德技双馨”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这种注重综合素养培育的生态,塑造了丁斌不仅技术过硬,更具备团队领导力、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可贵品质。

纪海矿在传授瓦斯检测技术。
反哺传承,光芒永续,劳模精神照亮新长征路
尤为可贵的是,学院培养出的劳模大师们,功成名就后纷纷选择反哺母校。杨杰、扣红卫、谢彪、纪海矿、杲志等作为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长期在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担任培训教师,投身于技术研发、生产难题攻关、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他们将最前沿的技术、最宝贵的经验和崇高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直接带入课堂,言传身教,为在校学子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榜样,形成了“劳模培养学子,学子成为劳模,新劳模再育新苗”的良性循环。2018年学院工匠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这些劳模工匠大师们带领团队,通过大师冠名班、技能精准提升班、师带徒传帮带等培训模式,办班200余期,培训技能型员工8000余人次,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团队成员中有14人获评全国、全省劳模,5人入选江淮工匠;集团有27人在全煤系统技术比武中囊括各类奖项,52人在省级技术比武中获得一至三等奖。同时,工匠大师工作室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学院被确定为全国总工会首批百家工匠学院之一。
丁斌校友也表示愿意“像灯泡一样,毫无保留地发光,给人照亮”,有机会回母校和同学们交流沟通,共同提升。
这种奉献精神正是学院育人文化的延续。
未来已来,雄关漫道,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到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这片职教沃土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深厚的育人情怀,成功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工匠大师、劳动模范的成长之路。丁斌从青涩学子到全国劳模的跨越,正是这条道路的最佳注脚。它雄辩地证明:匠心在千锤百炼中成型,荣光在平凡坚守中绽放;教育之魂铸就匠人之根,创新之火点亮劳模之路。
“与时代脉搏共振,和先进企业同频,下一步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努力为时代培育更多如丁斌般闪耀的匠心之星,让劳模摇篮的品牌更加熠熠生辉。”面向未来,淮北煤电技师学院领导班子信心满满,要围绕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数智化教育教学,打造“院赛-省赛-国赛-世赛”四级竞赛体系,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良性循环。强化“岗课赛证”融通,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做实、做到位,让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全面发展。
(作者:王永生;审核:任启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