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六年来,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把思政课教学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育人时空、育人核心、育人队伍“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走进学院思政课堂,“台上教师引经据典,台下学生争相发言”已成为教学常态。通过“专题化+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思政课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中,师生共同探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现实议题;在“学生讲思政”实践环节,学生轮番走上讲台开展宪法等主题宣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三寓三式”品中国》以及《活塞连杆组的拆装与检测》将思政元素融入案例教学,荣获市级一等奖。
主要领导带头讲授思政课、走进思政课、点评思政课、研究思政课已经成为常态。“每学期都有不同的学院领导为我们开展专题讲座,院长们的课讲得特别‘接地气’,也很鲜活,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机电工程系2024级学生殷慧说。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师资力量不足是阻碍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最大短板。”思政部部长陈杰萍说。学院多措并举补师资短板:学院领导班子全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党委书记、院长带头上讲台开展“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学院去年新引进的4名新入职教师中,2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思政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展思政公开课,思政教学名师每学期开展思政示范课,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加速青年思政教师成长,建立结构合理的思政教师队伍。
为严把教学质量关,学院建立外聘教师管理制度。每学期初严格审核新进外聘教师个人资料并组织聘前集中试讲,不符合条件、能力不足的坚决不要;学期中进行日常教学“每日一查”,通过教学检查发现外聘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对于存在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外聘教师立即淘汰;学期末根据外聘教师综合表现实行“末位淘汰制”,排在末尾的外聘教师不予续聘。
“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在学院实训基地汽车实训室中,汽车制造专业的学生正在练习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讲解发动机设备操作规范,更着重强调“生命至上”的职业理念——这正是学院推行课程思政“专业教学+思政浸润”的生动写照。
实训课上进行的“大国工匠精神”宣传,将学生脑中的技术经验上升为了心中的文化符号。这种专业教学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物理叠加”,实现了“化学反应”,使技能习得过程同时成为价值内化过程,最终培育出兼具精湛技艺与职业良知的新时代“哲匠”。
通过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思政红”引领“技能蓝”,培养出一批批“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学院用实践证明:优质的思政教育,正在为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持久而深沉的精神力量。
(撰稿:张立森、梅文希 审核:王进 责编:王永生)